村医退养 山西首推“太原模式”

2014-09-17来源 : 互联网

82岁的王*明做梦都不会想到,在基层干了一辈子,退休的时候,竟等到了“国家给发工资”;他更不会相信,自己耄耋之年,会跟“医改”两个字扯上关系。

2月7日上午,太原市尖草坪区呼延村卫生所,一张崭新的存折发到了王*明手里,上面的油墨字迹清晰而干净:9600元。像王*明一样,本月起,太原市319名年满60岁,从业25年以上的老乡村医生,将陆续领到退养补助。他们中,年龄*大的就是82岁的王*明,年纪*小的,大多已过花甲之年。

以省会城市为试点,将“解决乡村医生的退养问题”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在全国还是**次。这项“吃螃蟹”性质的制度,从落地之日起,就在医改领域引发了诸多探讨;而“给乡村医**退养金”这个举动,则被称为“温暖的太原模式”,在当下以基层为**的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具有非凡的意义。

1 老一批乡村医生:身份半农半医**与荣耀并存

2月6日,农历新年将近,离市区不远的太原市尖草坪区呼延村,要赶年前*后一拨大集的人已经早起。上午8时,村东头的卫生所,卷闸门“呼啦”一声被打开:82岁的村医王*明上班了。

“啊呀呀,年前这拨感冒真要命。”门一开,村民李桂花就迫不及待一脚跨了进去:她昨晚发烧一宿,想让王*明给看看。8时40分,李桂花的液体已经输上了。王*明输液手法熟练,无需老花镜,一针破皮。

“老头儿,您可真早。”9时许,61岁的王天俊和63岁的王根柱也进来了。呼延村的老住户对他们仨并不陌生:这“三王组合”是这里的老村医,在村里服务了40多年,3人“搭了40多年的班子”。其他俩人亲切地喊王*明叫“老头儿”,因为他不但资历老,年龄长,还是3人中唯一的“科班出身”——早年在部队参加过护理医训班。王天俊和王根柱看病救人的本事,都源自“老头儿”早年手把手地传授。

王*明出生在1931年,是呼延村土生土长的农民。18岁参军到部队学医,1950年随部队去了抗美援朝战场从事战地救护。转业后,他被分配到了早年的太原市机床厂医院。不久,因为父亲罹患癌症,家里弟妹无人照顾,他自愿申请回到了农村。

从上世纪60年代看病救人挣工分,到改革开放后村卫生所自负盈亏挣药品差价,王*明说,他并没有觉得村医的身份有什么不妥。反而,在那个年代,“村里的精干人儿才能给人看病”,也就是说,“会看病”,给农民身份的他增添了一份收入和荣耀。

与王*明有一样想法的,还有71岁的牛清梅——太原市小返乡后沟村的村医。采访中,她特意拿出了上世纪70年代的赤脚医生证和80年代的乡村医师资格证,在手里反复摩挲着,“在那个年代,能在村里给人看病很厉害。”

2 中生代乡村医生:面临进退两难的无奈与尴尬

如果说王*明和牛清梅的身上,刻着老一代村医扎根农村,甘愿奉献的印记。那么,在60多岁的王天俊和王根柱身上,则或多或少看到了在现有村医队伍中承担重担的“中流砥柱”们力不从心、青黄不接的无奈和尴尬。

上世纪80年代起,呼延村搞起了开发:上山运石料、下河挖沙,甚至有人还做起了房地产。新型的农村经济带动了传统的呼延村走向富裕。“看着别人挣钱,我们也眼红,可咱跟师傅学的就是这手艺。”61岁的王天俊已经当了爷爷,他回忆着20年前,村里大搞开发的火热场景,眼里划过一丝无奈。

采访中,王天俊特意将记者引到了卫生所的里屋:显眼的位置赫然摆放着一台电脑,上面端端正正地盖着一块红色丝绸布。“这是上面发下来的,让搞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直报。可惜咱不会弄,连开机也不会。”在3人组合中,王天俊承担着全村人打疫苗、新生儿健康监测、高血压糖尿病人的健康管理等多项公共卫生服务。

40年来,以呼延村为中心的周边十里八村,他几乎都去过了。“前些年打疫苗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人们的意识还不强,打疫苗得医生背着箱箱上门去服务娃娃。”这几年,随着健康档案网上管理、疫情网络直报等多项服务内容的开展,王天俊觉得,自己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是到了该退休的时候了。”“退休?人家有正式工作的才叫退休。村医没名没分,不干了就等于是下岗。”外屋的药柜前,63岁的王根柱噼里啪啦打着算盘。一把老式算盘横在药柜上分外显眼,算盘珠子被磨得溜光锃亮。王根柱负责卫生所的药品进销和账目管理。而这两年,卫生所的药品已经实行了零差价,平进平出,“账越来越没有管头了”。王根柱算着2012年卫生所的收入:毛利润3万多元,刨去4000元的房租费和24000元的药品成本,算上还没到账的国家财政7000元的药品零差价补贴,“大概1万多元的纯收入要3个人平分,多少有些寒碜。”

老人退养问题解决不了,退出渠道不畅;新人待遇跟不上,人才进不来。与全国很多城市一样,太原市在进行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方面,面临了亟待破解的难题。

2012年4月27日,太原市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下发决定:鼓励探索乡村医生的退出机制,解决老村医的退养问题。

3 太原提高村医待遇 鼓励人才扎根基层

太原市卫生局局长郝宝清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太原市已初步建立起了乡村医生的退养机制:今后,全市年满60周岁、从医25年以上的乡村医生,一经审核后退出村医队伍,除享受农村养老保险外,市县两级财政将按照各50%的比例,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当地职工*低工资额一半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按照这个标准测算,*少的老村医每月将领取427.5元,*高可每月领取562.5元。

2月7日,领到了退养津贴的呼延村“三王组合”和小返乡后沟村牛清梅显得格外高兴。“其实不在乎钱多少,这说明国家是承认我们的付出的,我们的工作生涯得到了肯定。”牛清梅感慨地说,从“没名没分”到“赤脚”,再到被国家“正名”认可,村医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路。

一批老人陆续退养,新人如果接不上力,村卫生所是否可能面临人才断档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太原市卫生局启动了“农村定向中专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具体做法是,采用“村来村去”的方法,由财政负担学费,从农村本地选派学生进行定向培养,毕业后,及时补充到卫生队伍中。与此同时,太原市继续实施“大学生村医”招聘计划,每年都会面向大专学历以上医学毕业生招聘,鼓励他们到村卫生室工作。

为鼓励更多医疗人才扎根基层,太原市出台政策:提高乡村医生待遇。所有在职乡村医生,补助标准由每村每月600元提至每人每月800元;大学生村医生活补助参照大学生村干部待遇,聘用期间,其补助标准不低于每人每月800元,并列入到年初市政府与县(市、区)政府签订的工作目标责任书。

2月初,*批参加“村来村去”定向培养项目的在校中专生来到太原市卫生局开座谈会。座谈会上,这批“未来的乡村医生”交流着在校期间的所学和所得,畅谈毕业后的打算和想法。“你们年轻、有智慧、有想法、有干劲,必将担负未来农村基层医疗服务的重任,你们是农村医疗救*真正的希望。”总结致辞时,一位卫校负责人的话引起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