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助学之路真诚透明暖人心

2014-09-28来源 : 互联网

2005年3月,*****次将“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写入**工作报告。当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自此,我国慈善事业开始迈入快车道。

也就在这一年的8月,山西省总工会给本报记者展示了一封他们收到的求助信。信来自吕梁市文水县一名烈士遗孤,她考上大学后,却因交不起“高昂”的学费,求助工会。作为一家负责任、有担当的主流媒体,牵手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帮助贫困学子上大学,成为本报发起该项行动的初衷。此后的10年间,伴随着全国慈善事业的兴起,本报与省慈善总会、省希望工程办公室等单位共同携手,筹集社会爱心善款1950余万元,帮助4300多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

十年磨一剑,“爱心圆梦·助学行动”蹒跚中起步,经历了风风雨雨后已经茁壮成长为一棵大树,护佑着寒门学子的梦想。

十年磨一剑,本报在坚持聚集社会力量、帮助贫困大学新生实现大学梦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逐渐走出了一条由学子申报、志愿者家访、媒体采访报道、公益组织审核、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倾情奉献的公益模式。

众筹爱心 人人公益渐成氛围

2005年8月9日,本报以《受困大学学费,烈士遗孤含泪求助》为题,刊发了文水县烈士遗孤王臻(化名)的不幸遭遇,由此拉开了本报爱心助学的序幕。这一年,26名学子得到帮助。

2006 年,本报再度擎起助学的旗帜,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汇聚社会各界的爱心款帮助200多名学子迈进了大学校门。这一年,香港影帝“肥猫”郑则仕加入了本报圆梦助学的队伍,一位不愿留下自己姓名的“平安”女士神秘出现,这让更多的人对于爱心,对于慈善有了了解,也有了共鸣。

此后的几年间,在圆梦助学的旗帜下,不断有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汇集。“平安”女士连续几年献出爱心;来自大同的退休职工王秀英更是把辛辛苦苦积攒的退休金送到了本报,要知道,那些*本来是为了给她的孙子上学用的;还有16名从温州来太原参加生存体验的爱心人士,捐出了打工*取的3000多元*。

十年来,爱心人士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着他人,人人公益的氛围逐渐形成。今年,“爱心圆梦·助学行动”步入了第十个年头,本报向社会各界人士发出倡议,还开通了“山晚公益”公众**平台,得益于人人慈善的劲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其中。八月,蒸腾的夏日阻挡不了爱心的勃发,短短一个月时间里,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打来电话或者通过“山晚公益”咨询如何能够伸出援手,帮助这些寒门学子。晋城银行捐助10.5万元,亚宝药业捐助10万元,山西培深科技专修学院捐助5万元,山西厚德仁营养健康咨询连锁有限公司、山西陆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各捐助2.5万元,爱心人士刘先生捐助5万元,张佩齐先生捐助2万元,王先生捐助1.5万元,雷先生、杨女士、王女士各捐助1万元,樊先生、安贵明先生、郑女士、雷先生、张国亮先生、郭杰先生、李伟先生各捐助5000元,还有爱心人士表示想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学子,贾玉飞先生捐助2000元,王霞女士、王先生、李文军先生各捐助1000元。还有一位爱心人士,在电话中问明活动的具体情况后,没有留下任何信息,很快把1.6万元打入“山西晚报慈善公益金”账号。*终,活动共汇集爱心善款47.6万元。

公开透明 第三方志愿者*次参与家访

过去的九年,本报共刊发了200多篇圆梦助学的报道,“媒体报道—公益组织审核”一直是过去几年延续的传统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本报记者深入到申请学生家中进行实地探访,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了贫困学子的自强努力,用耳朵聆听他们的故事,然后将贫困学子的经历报道出去。而公益组织则通过自己的组织架构对贫困学生的申请资料和家庭情况进行核实,以**资助款发放到需要的人手中。

今年,为了更好地促进助学行动,让每一笔爱心款发挥应有的作用,发放到*急需的人手中,结合之前九年的经验,本报*次决定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作为*立的第三方志愿者,参与到助学行动中。让他们走进每一个申请学生家中实地探访,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以**资助对象选择的公开公正。

7月28日,在2014“爱心圆梦·助学行动”启动之时,本报面向全省征集爱心志愿者。一周时间里,100多名热心公益事业、认同爱心助学的人士聚集起来,他们当中有五十多岁的退休职工,有**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员工,也有正在上学的学生。同时,本报还组织了助学行动的志愿者团队、龙城义工等10支志愿者团队加入进来。

8月2日起,来自全省11个市的100多名志愿者放弃了休息时间,顶着酷暑,奔波在山乡,行走在田间,通过各种交通工具,自费前往申请学生家中进行家访。

8月24日,志愿者家访活动圆满结束,厚厚的一沓“爱心圆梦·助学行动”贫困生家访调查表为活动提供了申请学生详实的资料,使得每一笔爱心善款的发放更加公开透明。

善款发放 更多的情感融入其中

如何让爱心人士和受助学生能够充分地交流?如何改变以往“发*—领*—做报告”的模式?今年的助学行动,本报群策群力,开拓性地进行了一次全新尝试:*次将单一的“爱心款发放仪式”扩展为“捐赠见面会”,邀请受助学生代表、志愿者代表和捐资方代表共同参与,在轻松、温情的气氛中让各方增加了解,沟通感情。

8 月24日上午,捐资方代表、“爱心圆梦·助学行动”爱心大使、**批受助学生等共计50多人齐聚山西博物院,大家共同参与“爱心寻宝”“爱心讲座”等活动。中午,在太原海港大酒店为本次活动提供的爱心午餐会上,大家通过做游戏、表演节目,相互了解、相互沟通,歌声、笑声相互辉映。山西厚德仁营养健康咨询连锁有限公司山西区经理王占功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连声说“挺好”,今年该公司捐助了5名学子。“感觉捐少了”,是王占功说得*多的一句话。

当天下午,爱心款发放仪式结束后,爱心人士张佩齐拉着4位受他捐助的学生唠个不停,不住地叮嘱孩子们到了学校之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并把自己的手机号留给四名学生,“有什么困难就给我打个电话。”张佩齐告诉记者,“爱心圆梦·助学行动”很有意义,让他认识了这么多品学兼优的学生。

8月28日,第二批爱心款发放仪式结束后,亚宝药业集团带领学子们参观了车间。“学医就是对别人负责,学不好就会害了人。”来自临汾市永和县的学子闫佳弟不仅得到资助解决了燃眉之急,更从中懂得了学习的重要。

别出心裁的发放仪式,不仅让学子们增进了了解,更让他们懂得了感恩。8月31日,第三批爱心款发放仪式在晋城银行总部举行,受捐助的学子们成为爱心的传递者。仪式结束后,有多名学子在“睿睿微慈善基金”中开设了子账户,准备为慈善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本报记者 王小强

○讲述

一位退休老人的“两笔学费”

圆梦十年,一位叫王秀英的爱心人士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王秀英,大同人,退休前是一名会计,退休后跟在太原工作的儿子一起生活。2010年7月的一天,她无意间看到《山西晚报》登载有关爱心助学的消息。文章让她回忆起,自己当年因家庭困难被迫辍学的经历。第二天,她揣着8000块*赶到报社。

“我想帮帮那些孩子,该怎么办手续。”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王秀英又去山西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办理了资助两名贫困学生的手续。

王秀英1个月的退休金是1300元,这8000元她攒了半年多,原本准备给孙子交学费。

2010年9月,王秀英收到她资助的大学生黄娟的信,信里黄娟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但是,王秀英始终没打过。逢年过节,黄娟总会给王秀英发短信,她也没有回过。“我回信,怕给她压力,不如彻底不联系。”

2011年7月份,她又一次向圆梦助学捐款6000元,帮两个贫困学生迈进大学校门。“就像车轱辘,想让它转起来,得先推它一下。这些孩子也一样,帮他一把也许会改变他的一生。”

标签: 山西 山西晚报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