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昼的喘息》描绘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北京活跃的一些流浪艺术家的生活和精神情况,是一部艺术家小说。
小说讲述了一群有着自己的文学和艺术理想的人,从体制内或者过去狭窄的生活里走出来,来到了北京,在北京那宽阔的空间里展开了他们的逐梦之旅。他们胸怀远大抱负,带着他们**四溢的梦想和才华,生活在急剧变化的都市中,追寻成功,并经历着时代转型所带来的*大冲击。艺术家们展现了自己在这个时代所勃发出来的**性的才能,困顿、挫折、思索和有趣的生活经历,是一幅**生动的都市画卷。
邱华栋在这部小说中使用了结构现实主义的结构手法:奇数章节是叙述单个艺术家的故事的,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立的故事和性格。而偶数章节,则是小说的主线,主人公是贯穿全书的。在某些篇章和局部,邱华栋甚至还尝试了达达主义的自动写作,追求写作当时的那种感觉的喷射,语言奔放,气势如虹,充满了想象力,信息量*大,在1996年*版的时候曾被评论家称为是“可以代表新生代作家水平的一部*特的长篇小说。”莫言、刘心武、刘震云力荐。
邱华栋曾为《青年文学》杂志执行主编,现为《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北京时间”系列:《白昼的喘息》《正午的供词》《花儿与黎明》《教授的黄昏》及中短篇小说集《黑暗河流上的闪光》《把我捆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