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2年,德国人哥德**提出了一个猜想: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这个猜想记作(1+1),它是数学中***的猜想之一,历时200多年仍未得到解决。1956年,中科院数学所王元证明了,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两个数之和,其中一个的素因子个数不超过3,另一个的素因子个数不超过4。这个命题记作(3+4),随后王元又证明了(2+3)。1963年,山东大学潘承洞证明了(1+4)。
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猜想》,使得数学奇才陈景润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1973年,他发表了**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与不超过两个素数乘积之和》(即“1+2”),把几**来人们未曾解决的哥德**猜想的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引起轰动,在**上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他有着超人的勤奋和顽强的毅力,多年来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数学研究,废寝忘食,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在遭受疾病折磨时,他都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追求,为数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事迹和拼搏献身的精神在全国各地广为传颂,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心目中**式的人物和学习楷模。
1957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做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钻研。经过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发表了他的论文《表达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
1966年,中科院数学所陈景润在《科学通报》上宣布,他已经证明了(1,2)。1973年,他发表了详细证明,并改进了1966年宣布的数值结果。这立即在**数学界引起了轰动,被公认为是对哥德**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陈景润的结果被**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写进了美、英、法、苏、日等国的数论书中。
1982年,陈景润和王元、潘承洞一起,因为哥德**猜想的研究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陈景润还获得了“何梁何利数学奖”与中国数学会的“华罗庚数学奖”。陈景润在哥德**猜想的研究上至今保持着世界纪录和领先地位,他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影响了中国一代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