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个时刻你希望自己不是自己,而是别的什么人?有没有一个时刻你感到无地自容,羞愧地恨不得立马消失?这就是李鸿章将“李鸿章”三个字签在《辛丑条约》时的心情,他把“李鸿章”签成“肃”字,“肃毅伯”是朝廷的封号,但这并没有减缓他内心的负疚感。
这个打击对于李鸿章而言是*大的。回家后,他就大口大口吐血,不久就油尽灯枯了。对于晚清的名臣而言,李鸿章无疑是*不幸的一个,别人伤在皮骨,他伤在内心。对于一个古板的儒家学子而言,卖地**,比死都难受,现代人的估计无法理解这种痛彻心扉的感受。站在身边逼着他签字的**人走后,他已经不行了。
李鸿章身边的人嚎啕大哭,说:“中堂别走,还有话跟中堂说。”李鸿章用尽*后力气睁开眼。身边的人对他说:“**人说了,绝不与中国为难,中堂放心吧!”李鸿章双目炯炯不肯闭眼,手下人又说:“未了之事,我们会替你做完,中堂放心吧!”李鸿章才带着遗憾离开人世。
其实李鸿章外交能力很强的,日本*相伊藤博文说,如果大清还有有能力跟世界PK的人选话,那就是李鸿章了。李鸿章是弱国外交强手,也就是说他尽可能的为中国争取利益,但是清**把中国搞残了,李鸿章能耐再大,也不能阻止外国人觊觎中国的目光。
李鸿章年轻的时候很能说,大家都说朝廷一个皇帝,北洋一个“皇帝”,北洋的“皇帝”是专门遥控朝廷的,可见李鸿章有多大能耐。但李鸿章签订条约的时候,都已经七十多岁了,清**这是把一个老人踢出去当挡箭牌啊!对于李鸿章自己对自己的嘲讽,“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匠”,有人说他应该把破屋子推倒建个新的……说的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