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有一尊在历史典籍与文献中熠熠生辉的蒙山大佛,但一直没能得见。不久前的**,在当地有识之士的推举下,终于有幸睹到了他的真容。
路是尘土飞扬的山间小路,难得的是山坡上的植被蓊郁苍翠,叫不出名字的野花点缀在高低错落的灌木中间,一派山野风光。走在小路上,我忍不住想象着脚下曾经走过什么样的人物。
建造于1500年前北齐的大佛,如今的现状着实堪忧。远远望去,坐北朝南猛然出现一大片纷乱的石场。如果没有当地文人墨客的指点,我等凡夫俗子恐怕不能发现,那里竟然矗立着曾经为历代**垂青的蒙山大佛。由于战*和风化,这尊高约70米的大佛已处于日渐残破之中。据说,他的头颅早在元代就被毁于兵*之中。这里残留的,只是他依稀可辨的胸膛和手臂。曾经华丽而精致的外表已被雨打风吹去,昔日的莲花宝座也没有了痕迹,满眼看到的只有碎石和枋眼。
*后一次对大佛的维修,史载是后汉皇帝刘知远所为。大约他自己是想不到的,这次维修同他的带兵打仗、获取江山一起被记在了历史典籍中。
刘知远在大佛的**建起一座五层高、有130多间阁楼的*大建筑。据太原史书的记载,当时此处“高阁凌云,殿宇嵯峨,*佛摩天,松柏满山”,成为晋阳城外一景。大佛在此间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但是眼前,只有土里掩埋的琉璃瓦的碎片可以证明当时除了大佛外,还曾有一座建筑物的存在。昔日的恢宏只能凭大佛石座前悬挂的一张复原图去想象。
这尊大佛,史称高200尺(约67米),仅比闻名世界的乐山大佛低4米,但二者的知名度却相差千里。我们踏着石阶攀登到他的怀抱当中,依然可以感到他的法力无边的佑护,而我们是那么地渺小。站在他的掌心,我们的身高不及他小拇指的长度。
从北齐以后,历代多位皇帝都曾来这里拜谒过,***的当属文水人武则天。在当地文人的讲解中,我眼前仿佛现出这位有着男人一样雄心和抱负的女皇,她八面威风浩浩荡荡地沿着崎岖山路一路走来。我想象着她受到怎样的礼遇和接待,在大佛的阁楼外,她又怎样一时兴起发起一次募捐,她和她的宫女、内室纷纷拿出自己的脂粉*要重修大佛,想必场面一定是热闹而隆重的。一边是女皇的慷慨大度,一边是当地幕僚的感激涕零。在这座有着龙脉之称的山脚下,曾有过样一场鲜为人知的辉煌。
辉煌与残破,宏伟和破碎,当这两种场面交替着在我脑海中闪现的时候,心隐隐在痛。朝代的更迭,风雨的无情,人为的损坏,就这样,我们只能看到这样一尊悲情而残破的大佛。
忽地北京的圆明园浮现在眼前,那成片的废墟铭刻在心的是耻辱和痛惜;那么这里呢?
几**过去了,蒙山大佛就这样不可逆转地颓败了。
陪同我们的朋友说,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蒙山大佛曾经有600年之久被湮没在沙土瓦砾之下。当时,经本省的**和文物部门的多方寻找,确定了大佛的准确位置,就开始了对大佛的挖掘工作。历经多年之后,大佛的胳膊、手、脚及佛座下的台阶、小石狮、香炉等都清理出来了。这次挖掘使大佛趋于明显,是功不可没的,但由于未能妥善加以保护,反而加速了大佛的外部风化。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经过风吹、雨淋、日晒的蒙山大佛就成了我们看到的样子。在我们呼唤着文物保护的今天,他能有**本来面貌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