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台美式“USA-2”胶片机,到如今再时尚不过的单反,太原80岁老人刘兴华大半辈子和摄影结缘。
63年前,当时17岁的刘兴华奔赴朝鲜战场,由此便开启了他的摄影生涯。如今,仍在用相机记录身边点滴。而在他的镜头下,有战场硝烟,有民生百态,更多的却是太原这座城。
翻开相册,几千张照片留存着记忆,其中有20多张更被收录为国家珍贵的历史资料。
**台相机陪伴54年
刘兴华家住太原市铁匠巷社区,老人身体硬朗、逻辑清晰。在他家里,*多的物件是照片,上百个相册装得满满的,柜子里也随处是相片。
“有很多照片都装在箱子里。”刘兴华指着柜子顶上的一个个大纸箱说,把拍摄的照片洗出来成了他的习惯。
原来,刘兴华在上中学时,当时班里的一位女同学家有台德国产莱卡相机。刘兴华有幸**次接触,拍了几张头像。
1951年4月,刘兴华应征入伍的第二年。志愿军战士在战场上缴获了一台相机,相机被送到了兵团电台。当时刘兴华是兵团的报务员,也是电台里**会拍照的人。从此,他用这台缴获的相机拍下近百张关于抗美援朝的照片。
“1955年从朝鲜回国时,**把相机作为纪念品送给了我。”刘兴华说,几十年来相机都不离身,他拍下了2000多张好照片,不少照片还收进了国家历史资料。而这台相机,陪伴了刘兴华54年。
2005年,刘兴华外出时包被割开,相机被偷走再没有寻回。相机丢失的那天,年过古稀的刘兴华哭了一整天。往后,刘兴华只要想起老相机,都会翻翻自己的照片。
看老照片了解太原城
1968年,刘兴华回到太原警备区工作。他拍摄的照片里,很大一部分都和太原城有关。
“这是民兵进行野外无线电通信训练的照片,背景取了迎泽大桥和汾河。”刘兴华指着一张照片说,当时的迎泽大桥是太原市*宏伟的建筑。
众多照片中,一张迎泽公园的老照片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民兵们划着船进行江河战训练,河岸旁绿树成林,十分漂亮。
永祚寺双塔、儿童公园(现文瀛公园)、迎泽大街、文庙……刘兴华拍摄的照片里都是太原城的人和景。“变化太大了,拿上照片一对比,都认不出来了。”刘兴华说。
如今,刘兴华年纪大了,拍的照片也少了。可老人坚持参加影展,他想让更多年轻人看到记录历史的照片,并爱上摄影。
临近采访结束时,当记者问及刘兴华摄影63年的心得时,老人想了想说:“相机就像我的眼睛、我的生命。”
微评:
生活中不乏兴趣爱好,当把一件事做了几十年,你会发现它已经成了生命的一部分,一辈子都难以割舍。世上之事,贵在坚持。但终归一点,只有坚持下来,才能发现其中的亮点,找到做事情的乐趣。这样的喜欢,才是真正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