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农业发展(3)

2014-12-29来源 : 互联网

突破传统观念打造现代农业

尽管我市在农业科技上的投入不断加大,一大批**企业和技术型农民涌现,但受到一些因素影响,我市农民的科学技术素养仍有待提高。

传统观念束缚农业发展。由于受传统观念束缚,一些农民仍沿用小农经营模式,无法根据市场变化制定合理的生产结构和营销策略,忽视树立品牌。一些人虽然依靠***、新品种的引进和**提高了生产能力,但经营管理方面的落后常常让他们“增产不增收”。

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当前农村科技创新**体系涉及部门分散,没有统一的协调机制,资源难以整合。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足,使农业科技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人才后继乏力。很多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务工、就业,放弃了农业生产,导致人才流失。目前发展较好的很多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其**人年龄普遍偏大,在培养后继者方面存在后继无人的窘境。

要提高我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就要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手段,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大技术人才培养力度,推动社会化服务组织多元化发展,实行互动的农业科技**模式,促进科技与产业有效结合,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发展。

据了解,我市在改变农业科技现状上不遗余力。一方面,全市不断加大农村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科技部门积极开展多种科技服务,带动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现有技术人员的骨干作用,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为发展现代农业培养一批具懂技术、有知识的人才。通过农业科技**基地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民掌握和应用科技的能力。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宣传周等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

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我市通过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整合优势资源,形成规模大、管理科学、****、带动力强的农业**企业。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及时向农民提供各类信息。

在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上,我市积极探索农技**新机制,以国家农技**机构为主导,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素质,培养一大批“新农民”。

随着我市在农业科技上不断加大投入,科技正在改变着我市农业格局。全市已形成了畜牧、核桃、设施蔬菜为主导的发展格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723家,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960个行政村全覆盖。累计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247个,涉及玉米、小杂粮、设施蔬菜、核桃、水果、规模养殖、手工艺品等产业。

如今,我市年销售收入在**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9家,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7.55亿元。盂县华北奕丰、郊区桃林沟休闲观光、易汇高效农业等10大现代农业**园区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全市共制定9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形成了有标可依、按标生产的农业标准化新格局。已有贞祥红薯、“三舁”苹果、西回小杂粮等22种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3万亩以上。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