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级,包括**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2015年“三公经费”经费财政拨款预算63.16亿元。“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由于这三项费用的滥用涉及公费旅游、公车消费、公款吃喝等不良行为,故为社会普遍关注和诟病。
这是我国从2011年起向社会公布**本级“三公经费”以来,“三公经费”连续第五年下降。
5年省出一个西部县的GDP
财政部**:**本级“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记者梳理了财政部2010年至今公布的有关数据,过去的5年,**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及执行情况均在大幅下降。
2011年至2015年,**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分别为94.28亿元、79.84亿元、79.69亿元、71.51亿元、63.16亿元,总降幅为33%。
2010至2014年,**本级“三公经费”支出合计分别为94.7亿元、93.64亿元、80.95亿元、71.54亿元、65.66亿元,总降幅为30.67%。
得益于公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在连续5年下降的**本级单位“三公经费”中,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降幅*高,达到44%,该项预算从2011年的近60亿元降到2015年的34.59亿元。
5年来**本级“三公经费”实际支出减少29.04亿元,约合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州都兰县2014年的GDP总量。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制度的变革**了支出数字的下降。“比如《公务支出管理办法》的**,公务卡消费的改革,从操作细节上起到了严控违规支出、节约支出的作用。”
财政部官网同时透露,按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和***“约法三章”的要求,今后将****本级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总规模比上年只减不增。
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三公经费”不降反升
在本届政府做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背景下,已经披露2015年预算的90多家**部门里,绝大多数都主动压缩了“三公经费”预算,但也有部分部门“不降反升”。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交通运输部、人社部、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残联、财政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工程院、中国贸促会、中国社科院、*高法院等10个部门2015年财政拨款预算在“三公经费”上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