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对自贸区“一头雾水”:我去了能得到什么

2015-06-21来源 : 互联网

4个自贸区的经济学者聚在了一起,共同为自贸区建设“把脉”。自从2013年9月我国*个自贸区在上海成立后,全国掀起了一股自贸区申请热。多地相继传出“我们也要搞自贸区”的传闻。

2014年12月,这些“传闻”被一一坐实。***常务会议明确指出,中国将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3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时,对已有的上海自贸区进行扩区。

很多人对此感到纳闷,在上海试验仅一年多、效果尚未充分显现的基础上,**为何急于上马另外3个覆盖面积更为广阔的自贸区?以上4个自贸区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它们之间是否会因为同是自贸区而形成同行“无序竞争”?

今年1月,上海市长杨雄在上海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作**工作报告时称,上海要在自贸区制度创新方面保持先发优势,**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但在学界,不少经济学者却认为,自贸区后来者反而具有“后发优势”,“它们一来可以复制上海已有的创新制度,二来还能结合各自的特点搞新的创新。”

令多数人感到不解的是,自贸区既不能突破土地红线,又非政策或者税收洼地,大家究竟在争什么?为什么都急着要建自贸区?

轰轰烈烈申办却并不了解情况

一个尴尬的现状是,当多地**都在轰轰烈烈申办自贸区、要求建设自己的自贸区时,那些原本“应该比**官员更激动”的企业家们,似乎对此并不“感冒”。即便他们身在自贸区之中,或离自贸区很近。

近日,在由复旦大学与新加坡管理大学(SMU)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复旦-新大****上,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朱孟楠表示,他所带领的团队此前针对厦门自贸区建设问题,在企业家和**部门中做过调研。调研结果是,在厦门这一自贸区**阵地,不仅企业家不知道自贸区是干什么的,就连很多**部门对自贸区建设情况也并不太了解。“比较清楚的是商务厅、管委会等,很多部门都不清楚自贸区要做什么。”

而厦门的企业家,朱孟楠用“一头雾水”来形容他们目前的状态。他们*常问的问题是“自贸区是干什么的?我去自贸区发展能得到什么?”但他们所得到的反馈却并没多大鼓舞作用。

“这说明顶层设计非常好,但与某些社会部门、尤其是企业联系不够。”朱孟楠建议,自贸区做顶层设计时,应当邀请大企业来共同参与,“自贸区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是,当地领导层有没有强烈的开放意识?有的话,是不是普遍性的?还是只是你有,我没有。”

同样的问题,在已经“试验”了1年多的上海自贸区也存在。

上海自贸区研究协调中心秘书长徐明棋说,上海的很多企业家也还在“坐等商机”,“去企业问问,他们并没感受到多大力度的改革。”

不是不想改,而是改革太难,牵一发而动全身。以贸易便利化措施“单一窗口”为例,现在进入自贸区“单一窗口”提供一站式便利服务的**部门仍相当有限,“该进的很多还没有进。”徐明棋曾应邀参加过上海市**的一次会议,市领导明确要求到2015年年底所有部门都要进入自贸区“单一窗口”提供服务,“不进的要打报告给市里,说清楚理由。”

标签: 财富资讯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