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世界各大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角兽”公司的数量和类型各不相同,尤其对中国大陆“*角兽”公司的数量认定的差别很大。“特别是随着蚂蚁金服的不断发展壮大,并参与投资一些创业企业,一些外国机构已**将其列为‘*角兽’公司,而是将其视为一家没有上市但发展相对成熟的企业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在综合了Wall Street Journal、Dow Jones Venture source、CB Insights、胡润研究院等几家相对**并具备一定影响力的机构的统计数据之后发现,截至2018年2月,中国大陆境内被国内外投资者和投机机构认可的“*角兽”公司共有136家,估值累计总额约33340亿元人民币。
其中,总部位于北京的有61家,总估值约16553亿元人民币,上海有29家,总估值约4976亿元人民币,杭州有18家,深圳有11家,国内其他城市共17家。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共拥有中国大陆约66.2%的“*角兽”公司,而拥有数量排名前四的北上杭深四大城市共拥有中国大陆总数约87.5%,总估值约90.6%的“*角兽”公司,可谓占据**优势。
分行业看,中国大陆的“*角兽”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文化娱乐、汽车交通、硬件、医疗健康、大数据与云计算、工具软件、房产服务等领域。其中,前七个领域聚集了*多的“*角兽”公司。
若从估值看,互联网金融和汽车交通领域的“*角兽”公司则估值普遍较高。德勤《中美*角兽研究报告》指出,之所以中国大陆的互联网金融领域不仅“*角兽”公司数量多,而且估值高,是因为金融科技类巨头还处于*角兽阶段。相比之下,由于电子商务领域的巨头公司已经上市,现存的“*角兽”公司的业务都属于电商业务的垂直细分领域,因此平均估值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