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鼎鼎有名的红枣科技“土**”,他号称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红枣科技**“**人”,他是荣耀登上哈佛大学讲坛的**个榆林农民……
惠国海是清涧县双庙河乡人,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他依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创新的精神和一个热血男儿的那股干劲,不仅实现了自己致富的美梦,也为清涧县发展红枣产业**了一条新途径,使红枣先进科技在清涧得到应用,解决了红枣因阴雨腐烂绝收的“顽症”。
寻求致富通途 穿越创业坎坷
红枣是当地乡亲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和重要食物。“一颗红枣,一碗饭”,惠国海回忆说,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家里生活很困难,与父母赶集上会,总要带上一些红枣充饥,这也是他们平时*好的干粮,为此他和红枣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在他成家立业后,开始逐步扩大自家的枣林面积,但按照传统的生产方式,红枣的效益并不高。他家有8口人,十几年前辛勤劳作一年收入也仅1万多元,而他既要赡养老人,又要供孩子读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为改变自己家境贫困的现状,他开始寻求致富的路子。2000年,惠国海在县***贷款8万元,自己东凑西借筹到10万元,在李家塔镇高柳树村承包土地50亩,建起矮化密植红枣基地,成为清涧大户承包办基地的***。同时,他还在双庙河乡贺家畔村建起沙地枣园40亩。由于红枣品种和管理技术问题,几年下来,枣树长了3米多高,但结果少、产量低、品质差。
惠国海反思发现,要提高红枣产量,选育适宜本地生长的优良品种是关键。他请来县***和科技局的红枣**亲临枣园指导,并跑遍全国各地产枣区,在河北等地引进22个品种,在自己的枣园做科研**。经过六七年的试验,选中骏枣、金昌一号、蛤蟆枣等适宜在自己枣园生长的精品红枣。
**发展新径 演绎精彩人生
经过几年实践,惠国海积累了丰富的红枣栽培与管理经验,他下定决心要在红枣科技上做文章,挖掉山区农业靠天吃饭的“穷根”。
2006年,惠国海报名参加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清涧举办的红枣栽培技术培训班。2007年,他专程请西农**到自家枣园指导。在**的指导下,一年下来他的枣园就见效明显,所产红枣个大肉厚,产量提高了几倍,质量**,颇受客户欢迎,一上市就一抢而空。仅高柳树村的50亩枣园收入就达20万元,亩收入4000元,是前3年总收入的两倍多。
“他不仅有思想、有见识,而且敢想敢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李新刚是这样评价惠国海的。他就是一个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人,在红枣科技应用和**中走到了前列。2008年,针对红枣成熟期阴雨裂果问题,他又跑去向**“取经”,搭建了简单的防雨棚。虽然红枣成熟时阴雨不断,但他的枣园裂果很少,收入30万元,平均亩收入6000元。2010年,他又对枣园的防雨棚进行了改造,搭建了固定防雨设施和红枣智能烘房,减少了裂果损失,提高了效益,这一年他的枣园收入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