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盛行于电影界的广告植入风潮,正向文学领域勇猛挺进。据调查,尤其是一些写当代都市题材的小说家,在作品里植入广告的现象已经比较普遍。“现在对一些作者而言,写都市题材不拉几个广告进来,那便是失败。”一位作家私下对记者说,“因为相比电影广告植入,小说植入广告更容易,**就是作者一个人动动笔头的事。”
在国内文学广告植入领域,石康算得上是“吃螃蟹者”。他的《奋斗乌托邦》共植入了3个品牌的广告,结果书未出,已有300万元的进账。
据了解,广告植入确已成为不少作家的新财源。一般而言,植入所得的高低视作家名气而定,像石康这样的一线作家,品牌商一般只要求在作品里“涂几笔”,便可有**级的收入。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作家写一部作品也就几万元的稿酬,但植入一个广告可能就有十几万元的进账。“外快”超过版税数倍。
在“外快”成主流的情况下,一些作家不惜“为植入而植入”。有的作品明明和小龙虾无关,却偏要变着法子让主人公吃小龙虾;有的**品牌明明不适合主人公穿戴,却偏要强加在主人公身上。
“就像赵本山小品动不动就将某白酒的盒子摆在观众面前那样,作家也让一些品牌不断在读者眼前晃悠。*终损害的是文学本身。”评论家金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