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区的李先生在自家老宅发现一张清代银票,昨天,**物**鉴定,这张面值“壹仟文”的银票为清道光三十年的真品。
李先生家住晋城市区兰花路竹园小区。六七年前,因拆迁,李先生在自家老房子的一堵墙中发现一个夹层。夹层里面塞着一团宣纸,里面是张银票。李先生向父母询问,可两位老人谁也不知道银票的事情,就连家里的老房子是修建于何年也不清楚。当时,李先生想找人帮忙鉴定一下,可身边的朋友没一个懂银票的。
昨天上午,在李先生的家中,记者见到了那张银票。由于银票边角已经破损严重,只能粗略判断它有二十多厘米长、十多厘米宽。不过,从银票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这张面值为“壹仟文”的银票,出自一家名为“元盛隆”的票号。在票号名称的右下方,还能隐约看见“犁川镇”三个字。这张银票开具的时间是“道光三十年二月初二”(1850年),距今已有164年。在银票上,还有很多字和**,但由于字迹模糊,已很难看清。
自己手里的这张银票是真是假?昨天,李先生带着这张银票,先后请晋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裴池善、晋城市旅游***文物科科长张建军进行鉴定。两位**一致表示,这张银票是真品。古代票号在银票上下足了功夫,防伪水平很高,在不同的时间写什么字,以及盖**的位置都大有讲究,除票号的管理者和主要工作人员外,一般人很难看懂,几乎没有造假的可能。裴池善说,银票在兑现之后,通常会立即销毁,防止他人仿制。因此,这张银票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张建军还表示,除了收藏价值,这张银票还对研究泽商有意义。从银票上的字可以看出,“元盛隆”票号的总部或分店设在犁川镇。“犁川镇是如今的泽州县南部山区重镇,在古代是山西省东南部的重要交通门户,有很多商队从这里往来河南与山西。票号的设立,也足以说明古代犁川镇商贸交易频繁。”张建军说。
张建军告诉记者,清道光初年,一千文*可兑换一两白银,但到了道光二十年**战争之后,要一千六七百文才能换一两白银,“既然票号可以为一千文开一张银票,说明当时的物价水平是比较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