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桅学医出身,从体制内出来后做了几年医药销售,*近自掏腰包**打算进军时下大热的互联网医疗。他的项目定位于“**医疗资源入口”,简单地说,他想把**医院的医生一个个拿下。今后患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向一号难求的**求诊。
施桅是互联网医疗千万淘金者中的一个。已经**进入这一领域的有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丁香园、挂号网、好药师等,阿里、腾讯、平安、**等也纷纷进军。除了商业力量,一些医院也在尝试,比如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在全国**推出的网络医院。尽管定位、性质不同,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互联网医疗从业者们的共同目标。
**路上道阻且艰。一些网站迄今还在探索商业模式,新领域内缺乏行业规范、鱼龙混杂,**政策也对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起到导向性的作用。
互联网医疗的前路并非畅通无阻
金子在哪里
谁都知道互联网医疗是座金矿,可金子在哪里,未必每个人都能找到。
已经积累了一定用户的春雨医生也还在**子的道路上探索。成立于2011年的春雨医生*初定位于“轻问诊”,但这种模式的局限也很明显。
一位熟悉互联网医疗的业内人士告诉《**财经日报》,春雨医生的轻问诊模式使得医生无法获得病人较为全面的资料,因此也就难以做出有价值的判断。此外,**医院的医生本就有一定名气,平时工作也已非常繁忙,春雨此类平台上的报酬对他们并不具备太大吸引力。因此在平台上的多是一些普通医院的医生。这大大影响了春雨医生对用户的吸引力。
轻问诊模式另一个显而易见的弊端,就是难以产生盈利。而药品销售显然是互联网医疗*多金的领域。春雨医生在尝试了会员制、自由定价等模式后,又宣布牵手好药师网上药店转型做“服务型医药电商”。但目前在春雨医生上,本报记者尚未看到可以导向购药的页面。
就算真的转型医药电商,金子也未必就在眼前。某大型药企销售负责人表示,除了医院处方难以外流以外,还有多方面原因。比如,网上销售药品难以监管,医保目前也不能用于网上支付。
根据施桅的设想,觅博医生主要有三个盈利点:从患者付给医生的诊金中抽取10%~20%的服务费;与药厂和保健品厂合作,赚取广告费;当用户达到一定规模时,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产生价值。
2014 年被称为移动医疗元年。在这一年里,阿里巴巴推出“未来医院”计划;春雨医生宣布完成5000万美元融资;丁香园获得腾讯投资7000万美元;挂号网宣称获得1亿美元融资。据统计,这一年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融资达103起,披露的融资额达141790.09万美元。
更令人兴奋的数据还有,根据艾媒咨询的推测,2017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只是,上述公司在盈利模式上的屡次尝试证明了,要想在这座金矿里淘到真金并非易事。
医院也在行动
除了商业力量,医院也在行动。去年10月,广东省网络医院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下称“省二医”)正式上线启用。这是全国首家获得卫生计生部门许可的网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