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有着“世界屋脊”的美称。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源”、“江河源头”、“中华水塔”。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的地形大势是盆地、高山和河谷相间分布的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在青海有藏族、维族、蒙族、**等的少数民族。当然,多民族聚集的地方美食也不会缺乏。青海也是一个多宗教的省份。佛教、***教、道教、**教和天主教五大宗教在青海省都有传播,其中藏传佛教和***教在信教群众中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今天我们看看青海的美食有哪些?
焜锅馍馍
**次到青海的人,都会有个感叹就是 “青海人的馒头花样真是多”。青海人不叫馒头,而称馍馍。“馍馍”又只是一个总称。青海农业区和半农业区各族人民常吃的馍馍千姿百态,品种繁多,如花卷、油包、油饼、曲连、油香、炉馍馍、馒头(祭祖用的大馍馍)、焜锅馍馍等等。它们是逢年过节,串亲访友经常携带的传统礼品,也是每顿饭难离的主食。
1
酥油糌粑[zān ba]
“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会给你双手端来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干酪素)、糖叠叠层层摆满桌。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奶油,糌粑是将青稞炒熟后,用手磨磨成的粉。吃酥油糌粑时先倒奶茶小半碗,再放入酥油、炒面、曲拉、糖,在碗中用手指拌匀,并捏成小团食用,它具有酥油的芬芳,曲拉的酸脆,糖的甜润。营养丰富,发热量大,充饥御寒。强烈建议大家去尝一尝。
2
青海老酸奶
青海老酸奶在青海民族饮食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641年唐朝文成公主经过青海湖畔的日月山、倒淌河等地进藏的民间故事中,就有关于酸奶的记述。在可称之为古代藏族社会百科全书的史诗《格萨尔》当中,也有许多关于酸奶的记载。可见酸奶在青海问世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青海老酸奶与一般的酸奶不同,它代表的是青海三江源地区自然***的纯生态绿色食品,酿造过程都不使用任何人工添加剂(防腐剂),属真正的绿色食品;更以高原**(撒拉族)人民酿造技术见长,青海老酸奶可以**生产;真正**,绿色,营养食品,非青海老酸奶莫属。
3
羊肠面
羊肠面是青海省省会西宁地区常见的一种风味小吃。它以羊肠为主料, 并伴以热汤切面共食。做法是将羊的大小肠管洗净,肠壁油不剔剥,装入葱、姜、花椒、精盐等为佐料的糊状豆面粉,扎口煮熟,并在煮羊肠的汤内投入已煮熟的萝卜小丁、葱蒜丁混合的梢子汤。羊肠面汤色淡黄,肠段洁净,肥肠粉白,面条金黄葱末浮上,萝卜丁沉在碗中,肠段细脆馅软,面条悠长爽口,夏天吃凉 冬日可吃热,实属实惠之小吃。
4
安多面片
“安多”是藏语,指青海、甘肃、四川西北部藏族聚居地区。这一地区的藏族,喜欢吃一种做法简便而又香绵可口的面食,即安多面片。具有口味随人意,香辣酸绵,暖脾开胃。
5
炮仗面
炮仗子,顾名思议就是爆竹,焉耆**叫炮仗,是**的一种汤面,就是把面条揉的很硬很滑,比一般面条的面要多揉几道,揉 好面之后,醒上十多分种,然后把面条揉成直径0.3厘米那么圆,掐成25—30厘米那么长,个个如小炮仗一般。青海风味面食。拉面出锅后不带汤,用刀切成短条,倒入用粉丝、肉末、辣椒和少量菜做好的混菜锅内混炒而成。出锅后的混炒法又相近于炒面片的混炒,但口味与两者各不相同。先长后短,先煮后炒、面菜混一。
6
牦牛肉
牦牛肉是一道菜品,制作原料主要有牦牛臀尖肉、豆油等。牦牛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的营养价值**。牦牛肉**的营养价值是其他牛肉所无法比拟的,《吕氏春秋》载“肉之美者,牦象之肉”,在港澳和西欧市场上,牦牛肉被誉为“肉牛之冠”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胡萝卜素、钙、磷等微量元素,脂肪含量特别低,热量特别高,对增强人体抗病力、细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显著作用。
7
发菜蒸蛋
发菜是青海高原盛产的山珍之一,在封建社会作为供奉皇室的一宗贡品,唐、宋时已远销国外。现在,由于“发菜”和“发财”的谐音,既讨吉利,又可寄托乡情,故而港澳及海外市场格外喜欢,声誉**。成熟的发菜黑如漆,细如线,柔如锦丝,不腐不变,可长期保存食用。它同时又是食疗的良好菜肴,经常食用 时对高血压、妇女病、腹泻、鼻衄等均有缓解作用。西宁 多用发菜作筵席的冷盘原料,凉拌发菜嫩脆滑口是凉盘中的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