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山西面食名堂多多,有些名字看了却叫人摸不头脑,像红面糊糊、杂面拖叶儿、栲栳栳……若逐一考究出处,那背后就是一本山西掌故、方言及风俗大全。莜面栲栳栳是山西中北部高寒地区民间的家常美食,现在已作为杂粮小吃在饭店酒楼大受欢迎,它的制法和名称来历要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
莜面栲栳栳,工艺讲究,成形美观与口感劲道**结合,加上“羊肉臊子台蘑汤,一家吃着十家香”,便成了地地道道的美食,就连康熙皇帝朝拜五台山时,也以品此为人生快事。制作面栲栳栳,先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个,食指卷一个,做成如“猫耳朵”似的筒状形,长寸许、薄如叶、色淡黄。
做好后,逐个站立并排在蒸笼内,酷似蜂窝。蒸熟时香味扑鼻,吃时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汤调和,食之香醇异常,回味无穷。剔尖又称拨鱼、剔拨股,是流行于晋中一带的传统**面食,以其方便快捷、口感香滑,利于消化而受到广大百姓的青睐,是山西面食中**代表性的一种。
桃花面是山西榆次的一种特色面食,距今有150多年历史。“桃花面”原意“逃荒面”,主要菜料以红烧肉、丸子等为主。原来逃荒的时候要饭吃,遇上大户大家就把剩下的面和菜混合起来给要饭的,因有肉混合起来感觉很好吃,就把这种吃法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