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食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唐代山东黄巢起义军路过上党太行屋顶陵川县时,有一青年响应黄巢义军“杀富济贫夺长安,穷人过上好时光”的口号,跟随义军离家远征。走时其妻身怀有孕,青年说:“我走后,生男取名叫‘斗斗’,生女取名叫‘菜菜’。”意思是。
男儿长大像一位敢于和世上不平之事斗争的勇士;女儿长大勤劳养织务农种菜操劳家务,做一名勤劳俭朴的农家女子。数月后,青年征战得胜回乡,并取得将军官衔,其妻高高兴兴地为他烫面做他*喜欢吃的“糊角”。忙碌中,妻子分娩,生得一男一女双胞胎,将军大喜,。
急忙招集邻居父老乡亲帮忙做饭以示庆贺,并让做两种包馅的糊角,一种包上豆馅,一种包上菜馅,包豆馅的是“斗斗”,包菜馅的是“菜菜”,作为妻子生儿育女的吉祥物。后在陵川县一带凡是生一男一女的双胞胎,都要做“豆菜油糊角”。
清末,陵川县的一些小贩摊为*生意,挣*扩大品种,就将民间群众喜欢吃的“豆菜油糊角”搬了出来,成为社会上流通的一种小吃。油糊角至今仍是当地常见的传统食品,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黍米面已被面粉代替,菜馅中有鸡蛋、豆腐、粉丝、粉皮、韭菜、芝麻、萝卜等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