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心疼“程维” | 42章经 WEEKLY 这篇文章中(我标题党,我有罪),我讲了上边这张图,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新的硬件平台出现后,*大的机遇是扎根于其上的平台级应用(比如 Facebook 或 **),其次是各类主应用或者也算是交易平台(比如 美团 或 滴滴等),*后是各种垂直的细分领域。
在我看来,2017 年我们已经到了垂直细分领域的阶段,早期的平台型投资机会已经非常少了。
而在 我眼中的未来 | 42章经 WEEKLY 这篇文章中,我详细解释了为什么说视频领域是未来三年内可见的非常大的一个机会,也讲了为什么我并不是那么看好 AI 在早期创投市场里的机会。
所以 2017 年早期的一级市场该投什么呢?
我照着上文的思路来抛砖引玉一下。
*先,如果可能的话,当然还是要留意大的平台级的机遇。
比如对于社交这个事情,我看了很多年,经历了绝望期之后,现在反而觉得可能又会有机会,一些基于视频的创新玩法,或基于数据和 AI 的更多匹配玩法等都是新的机遇。比如美国现在有一款叫做 HouseParty 的产品,做一二度关系的视频群聊应用,类似的方向我觉得国内也有机会。
但是不可否认,大多领域的平台都已经跑出来(要么已经是一家*大,比如滴滴,要么是还在*头相争,比如 美团、饿了么、**外卖,比如 京东、淘宝,比如 优土、爱奇艺、搜狐、腾讯,等等)。
那么平台搭好的下一步就是为平台输送内容。对于**来讲,公号是内容;对于爱奇艺来讲,剧是内容;对于熊猫TV 来讲,主播是内容;对于京东来讲,消费品是内容;对于小米来讲,智能家居是内容……
所以,平台之后,就是要投这个广义上的“内容”。而投内容我觉得也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单纯的投某一个*立的内容,比如某个消费品牌或餐饮品牌等,还有一种是投中间层,也就是经纪人的概念。
对于经纪人来说,一边是几个大的平台,另一边是大量的或大或小的内容供给方,而经纪人可以在中间集合**内容来一家*大,和平台对话。
当然,*肤浅的经纪人可能只具备牵线的能力,稍微深层一些的会具备批量**或运营头部内容的能力。比如对于直播平台来说就是**制造,对于消费品市场来说可能就会涉及到供应链服务能力,等等。
而且,平台本身的壁垒越低,多个平台的竞争越激烈,头部内容的话语权就越高。如果有一个公司能够具备垄断头部内容的能力,也就具备了和平台博弈的能力,也就越有投资价值。
比如直播平台主播的天价转会就给主播经纪公司带来很好的机会,而 芒果TV 就**是因为有了头部内容而再造了一个平台的*好的极端案例。
*后,对于创业与投资来说,我现在认为:
1)要大成必须能够顺应大势,*好是掌握增量和红利。
2)实打实的**价值、满足需求才有意义。而需求不会被**,只会被重塑。
3)壁垒、稀缺资源、核心竞争力等等词本质都是一回事,也是必须想清楚、讲明白得*重要的事。有了这件事,**的价值才有持久的意义。
技术是*难却能带来*大收益的壁垒(Google),网络效应是*性感的壁垒(Facebook),规模效应是*累*身不由己的壁垒(Amazon),IP 是*需要假以时日的壁垒(Disney),渠道是*容易被忽视的壁垒(小米生态链公司),数据是*新的类网络效应的壁垒(蚂蚁金服),人本身是*难以名状的壁垒,其他大多是自欺欺人的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