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梨园 伶仃孤女见天地

2014-09-18来源 : 互联网

青黄不接的三四月,从来不缺卖儿卖女的凄惨事。穷人家不能眼睁睁看着全家饿死,只好把亲亲的儿女卖给别人家,换上几斗米,熬过这一春。

此时是1934年的农历3月,太原开化寺旁的街巷两边摆满了挑孩子的箩筐,一对夫妇正穿行其中,挨个儿认真打量。走到市集中间,一个小女孩吸引了两人注意。只见一片哭天喊地中,这孩子倒是安静,穿一件破破烂烂的小布褂,乖乖坐在路边。忽然抬起头来,一双眼睛却是水汪汪的。

妇人推推丈夫说:“这孩子倒灵巧,只是年纪有些小。”男子回话道:“小归小,看她脖子长,长得俏,兴许是块料子。”一番讨价还价后,夫妇俩从人牙子手中买下了这个七岁的小女孩。

小女孩此时尚且懵懵懂懂,她不知道,命运之手从此将她带到了属于她的路途之上。她能赢得万千宠爱,也会尝尽人间酸苦。

她将有一个美丽而响亮的名字,叫做花艳君。

不过,此时此刻,她的名字是——

1 丑妮儿

市集上那对儿买孩子的夫妇中,男的叫王凤鸣,女的叫邱凤英,是唱戏的演员,将小女孩买来做养女。

自打养母邱凤英将小女孩带回自己家,她就被唤作丑妮儿。来到邱家,丑妮儿有了养父养母,有了一个姥姥、两个舅舅,还有了好几个年纪相仿的师哥师姐。从小就在人贩子手里被卖来卖去的丑妮儿,觉得这真是一个好去处,有吃有喝有住处。

可谁能想到,丑妮儿刚来几天,邱家便平地生起一场横祸。

丑妮的养母邱凤英,人长得十分漂亮。这漂亮是福也是祸,被一个恶少盯上了,屡次纠缠。养父王凤鸣实在气不过,就骂了恶少几句。哪知这恶少怀恨在心,趁王凤鸣演出“鹞子翻身”时,指使手下将一把石灰扔在王凤鸣脸上。王凤鸣猝不及防,从台上栽下来,当时就摔得口吐鲜血,抬回去没几天便含恨而死。

这件事,被幼小的丑妮儿完完整整地看在眼里。原本花红柳绿的戏台,在丑妮儿眼里变得可怖起来,她一靠近戏台就发抖,这还怎么学戏呢?家里人看出丑妮的恐惧,却束手无策。

这天,邱凤英的结拜姐妹丁果仙来到邱家,按照梨园行规矩,见了母亲的结拜姐妹,不管排行,丑妮都喊一声二姨。二姨丁果仙看着丑妮儿,觉得这孩子蛮机灵,就说起过几天去上海灌唱片的事儿,缺个孩子演《芦花》里的英哥,不知道邱凤英愿不愿让丑妮儿去。邱凤英巴不得有这么个机会让孩子散散心,赶忙答应了丁果仙。

当时是1936年,晋剧舞台上已经涌现出一批出类拔萃的演员,特别是丁果仙,可谓声名远播。上海“百代”公司想为各个剧种灌唱片,便邀请丁果仙组团赴上海。丑妮儿在丁果仙组成的团队中,年纪*小,唱词*少。丁果仙唱道:叫英哥!丑妮儿应道:在!就这么一句台词。

不过,台词多不多,小丑妮儿可不在乎。人常说,去了上海就看了世界哩!上海有法租界、英租界、俄租界,有南京路上的高楼大厦,有黄浦江里的*轮船,耀武扬威的洋大人,装饰华丽的洋马车,山西的孩子哪里见过这个,“百代”公司对丁果仙一行十分礼遇,不仅负责来回路费,还安排大家好吃好住兼四处游玩。

他们在上海灌完唱片后,并没有直接返回太原,而是先后到天津、北京、张家口、保定等地演出。丁果仙演到哪里,“果子红”就红到哪里,处处受人抬举,场场掌声雷动。

这次演出,让丑妮儿大开眼界。戏曲的吸引力竟然这样大,成了“角儿”竟然这样风光。一招鲜,吃遍天,学好了戏,广阔世界由你去!丑妮儿心里暗暗想:“我也要成角儿,走遍广阔天地,像二姨那样!”

从上海回来后,丑妮儿也算是见过了世面,学戏生涯正式开始。大家觉得不能老叫孩子奶名,商量着给取了个大名,唤作———

2 王玉珍

说起来,邱家也是正经人家,祖上本是满人,从邱凤英父母那辈儿被赶出北京,一家子衣食无着,只好进了戏班子,让两个儿子,一个姑娘学了武生。说来命运也厚待王玉珍这个可怜孩子,不少戏班虐待养子徒弟,王玉珍却没遇上这样的事儿。邱家家风淳朴,姥姥杨素贞每天在王玉珍耳朵跟前唠叨的是“仁义礼智信”。买来的孩子,收来的徒弟,一共七八个,没有一个孩子缺吃少穿的,邱凤英兄妹三个是孩子们的亲人也是师傅,天天教着孩子们演戏。不过,挨打可免不了,因为学戏不叫学戏,叫“打戏”。

梨园行,“打戏”有“打戏”的规矩,演员不打脸,这是万万要记住的。“打戏”常使一根藤杆子,藤杆子伤皮不伤骨。打手掌、打大腿、打**,被打不能反抗,越是反抗,越是打得重。“打戏”不能打戏装。演员上台,里面穿一身白色细布衣衫,叫做水衣子、水裤子,脚踩彩鞋,外穿符合角色的戏装。要挨打,必须得先把戏装脱掉放好,再趴到箱子上乖乖挨打。“打戏”打坏更打好,谁的演出要是出了岔子,下来得挨一顿;谁要是演得观众叫了好,下来打得更狠。这顿打是怕你骄傲,梨园行叫怕你“头大”。越是好苗子,越是挨打多。

打来打去,其实只为一件事,学好戏,练好“唱做念打,手眼身法步”。这九个字,没少折腾王玉珍。

唱,由师傅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比如唱王宝钏三字,王字要悠悠地念出来,一转三个调,不能有一丝差错。

做,基本上是哑语,用动作表达感情。

念为念白,演员必须气息悠长,方能一口气练下来。为着一口好念白,王玉珍天天早上冲着墙喊嗓子。冬天时,墙上能聚一圈水汽。水汽不能散,散了就说明气息太散。

打是拿枪拿刀,女孩子也得练。“枪要看手,刀要看肘”,样儿得学得十足。晋剧里的角色,使剑的少,能拿剑的都是重要人物,比如说薛仁贵、岳飞等等。

当戏剧演员,为练“手眼身法步”,腰腿是基本功,腰腿练好功夫才能扎实。练腿是在门栓上面系一根麻绳,然后把腿吊在上面,一吊一个钟头。练腰,要做“元宝顶”。就是向后下腰,下到手能握住脚后跟,一练又是一个钟头。再练“耗山膀”,左右肩膀各放一木碗水,作定一个姿势,碗不能掉下来。这些功夫,纵然是王玉珍身轻骨软,也时常酸痛难忍。更加上师傅们时刻“打戏”,身上简直没有一块好肉。梨园行吃的就是这碗饭,受的也是这份罪。不过,上面这些,远远没有练眼难受。

戏剧演员上台眼神灵活,时刻眼波流转,便是练出来的。每到晚上,邱家屋子里并不点灯,只点一支香*,几个孩子便盯着香头儿练眼。左转、右转、上下转,时不时来个对眼。一晚上练下来,两只眼睛酸胀难忍,恨不得把眼珠子都抠出来。

王玉珍*喜欢的,还是学步。戏剧演员鞋头上有鞋穗子,每走一步,这鞋穗子都得甩起来,落地时成为菊花的造型,若是偏作一旁,便是这“步”没学好。更得步步注意鞋子的方向,万不能让鞋底子对了观众,那可是对观众的大不敬。所谓“高台教化”就是指这个,戏剧舞台就得教人行得端、走得正,力求**表达。

冬去春来,转眼七个寒暑。王玉珍学了七年戏,这辛苦可没白费。七年里她不时上台演个配角,大家都赞这孩子演得好,终于到了王玉珍演主角的时候了。

**次当主角上台,仪式十分隆重。走到台前,先磕头拜祖师爷,这位祖师爷就是懂音律、爱唱戏的唐玄宗,求祖师爷给口饭吃。接着给祖师爷左右的**哥、二师哥作揖,这两位师哥是两个木雕娃娃,一男一女,若有抱着婴儿的戏,便是抱着这两个木雕娃娃上场。拜完这三位,再转身给师傅们、师叔师大爷们,咚咚咚磕三个响头,感谢长辈们多年悉心教导。此时,“大衣箱 (戏班掌管放文戏服箱子的人)”便拉着腔调唱:各位师傅们,孩子给你们磕头啦!

该拜的都拜完,王玉珍这便算正式在梨园行亮相了!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