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要够充实才够精彩

2014-12-04来源 : 互联网

2012年,陈荣杨考入山西财经大学。他在学校把用网络普及知识、学习课程搞得风生水起。他的百科俱乐部,吸引了众多的科普志愿者参与其中,在全省高校掀起了百科编辑的热潮。

好的知识一定要分享,上了大学后,陈荣杨试着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分享给更多人。“我为自己的家乡新发镇做了百科编辑,结果通过了。这是我的成果,能让人们查阅,感到十分荣耀。”陈荣杨准备组建一个科普协会。

2013年5月,陈荣杨在学校成立了百科俱乐部,向全校大学生普及网络百科全书协作式写作技术。他带领的团队,在一年半的时间内,经过无数的沟沟坎坎,为**百科编辑丰富了近50万个词条。“从**事件‘棱镜门’,到省内事物‘山西省地质博物馆’等词条,都有我们财大百科人的身影。”陈荣杨说,也正因为他们的促进,如今的百科词条编辑热潮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校**了。

陈荣杨并未满足于此。在贡献词条的同时,他结识了很多业内朋友,了解到网上有一种叫“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平台。今年8月,陈荣杨将该平台与原来的百科俱乐部融合,成立了山西财经大学科普&MOOC协会,为学生建立起学习网络课程的通道。陈荣杨介绍,该课程是免费的,通过网上注册,学生可以学到国内外各专业学者的课,在一定时间完成作业和考试,就可获得专业证书。

看到自己的成就,陈荣杨总结,在这些丰富的学校活动中,他不仅进入了知识的象牙塔,看到琳琅满目的教学资源,还结识到许多跨学校、跨地区、跨文化、跨年龄的同道朋友,在知识的海洋中一起冲浪,乐趣无穷。

外语奇才王书仪:身无一“职”日理万机

热情、个性,她是大学生中的另类;自信、阳光,她是同学们心目中的才女。她没有参加学校里任何学生工作,却常常忙到深夜。她就是来自太原某学院的大二学生王书仪。

除了上课、整理笔记、做作业这些分内之事,她还有忙不完的分外之“责”。

“书仪的英语口语相当了不起,交流是没有问题的。”同学这样评价她。为了准备雅思考试,她每天抽出三个小时背单词、短语还有例句等等。除了英语,她还坚持每天自学法语、韩语等。

王书仪还开了自己的微店,并准备进一步发展网店、实体店。她学的是**学,在实践中认识到经济学的重要性,于是通过各种形式学习经济学。“我每天都会听一节网易公开课,里边可汗学院的课就很不错。”她说。

“山西是个很重文化的地方,但相对有些闭塞。其实,跟外界接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我有很多国外的朋友,经常和他们聊天。”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王书仪利用假期到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旁听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收获确实很大,尤其是香港大学,很注重‘人’的个体性,教育理念很先进。”

谈到未来的打算,她说:“短期目标就是去国外读书,再往远了说,回国后很可能从事金融行业。其实,做好当下的事,方向自然就有了。留学需要雅思成绩、实践经历,这些是我目前应该去努力完善的东西。”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王书仪不似一般大学生入学后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她用日复一日的努力行动告诉我们:不同的大学只是提供不同的平台,人生有诸多不易,而我们能做的只有更努力!

残疾学生杨伟健:迎着阳光努力奔跑

杨伟健是一名脑瘫患者,进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新闻专业学习已有两年多的时间。手脚不利落的他,如今已经学会如何与周边的人和谐相处。他还清楚地记得,**次来到学校的时候,恰是国庆假期,校园、楼道里空荡荡的。父母离开他的那一刻,“感觉全世界都抛弃了我”。落寞的他,拿着一件T恤去了洗衣房,揉搓了半个小时才把衣服洗干净。他的大学生活由此开始了。

由于小时候没有得到及时*疗,肢体残疾四级的杨伟健手脚不灵活,口齿不清晰。他偶尔会和同学打打篮球,但他知道很多同学都让着他,他并不快乐。“大家能把我跟普通学生一样对待,就是对我*大的尊重。”杨伟健执拗地说。学校要求所有大一学生早晨必须跑操,校**决定为杨伟健破例,但他却**了这一“特殊待遇”。无论刮风下雨,在操场上都可以看到杨伟健的身影。令所有人惊讶的是,大二结束时,杨伟健竟然和同学一起登上了华山之巅。

有些挑战,对杨伟健而言,远比爬华山要难。比如说考试,眼到而手不到,写字速度不及常人的一半,让他非常痛苦。能在考试中击败他的,不是试题的难度,而是时间的长度。一道论述题,他往往只能列明要点,更像是在做简答题。辅导员朱熙炜多次跟监考老师商量适当延长他的考试时间,杨伟健**了,他也从未出现过一次挂科现象。

在校园里,消瘦的杨伟健始终扬着头,迎接着生命中的阳光。不久前,在杨伟健被评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自强之星**时,他发自肺腑地说:“我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将来日子能过得好一些。我应该和你们一样,我能够和你们一样,虽然我一直在路上。”

捐助青年王云:被人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嘛,帮助别人的同时,我自己也觉得很快乐,因为这说明我也可以为社会做一份小小的贡献。有时候,被人需要也是一种幸福。”王云是山西大学的一名学生,今年读大四。目前,她已经连续两年资助了一名贫困中学生。

“我资助的中学生叫小瑞,是个女孩子,她现在在曲沃一所中学念初二。”王云是临汾人,她说认识小瑞很偶然。大一的寒假,高中好朋友张俊邀请王云去曲沃的太子滩游泳,游完泳她们便去了张俊奶奶家吃饭。饭桌上,为了激励张俊9岁的弟弟好好学习,奶奶提起了同村的小瑞。

小瑞的父亲在村里给别人打工,每月大约有800元收入,母亲因为有疾病,所以是个家庭妇女。因此小瑞的家庭情况非常拮据,但小瑞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却是****的。“我听奶奶讲,因为家里穷,所以小瑞从小就懂事,一心学习,说要好好读书,将来挣*,孝敬父母。”王云说,听了小瑞的事情,她专门让张俊带她去了趟小瑞家,情况和奶奶说的一样。“从那以后,我就决定要资助这个小女生。”因为被小瑞的精神感动,所以从曲沃回来后的那个学期,王云便在课余时间出去打工挣*,每月都会给小瑞打去200元生活费,一直坚持到现在。

“其实父母每月都会给我打零花*,但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小瑞。”王云说,因为现在**比较少,所以资助小瑞的也少,以后找到正式的工作,她会给小瑞更多的帮助。

爱心使者肖凌峰:帮40个“迷路”孩子回家

“因为这封信,我们才知道凌峰大学四年帮了这么多孩子。”母亲手中拿着一封快递,是从浙江寄来的,快递中夹着一封信是要表达帮他们找寻到孩子的感谢,还有一张肖凌峰的身份证。

肖凌峰是太原市阳曲县人,2010年他考上了辽宁大学。四年大学时光中,肖凌峰年年得奖学金,同时他与同学帮助40个街头走失、流浪或乞讨的孩子找到他们的家。

“2010年冬天,我与同学到沈阳*车站送人,回来路上,一个小男孩跑来死死拉住我的衣角,喊我哥哥,眼神惊慌。我感到莫名其妙,马上发现有两个大人看到这一幕时转身走了。我突然明白,小男孩大概迷路了,被两个大人跟踪,要拐走他。”肖凌峰马上抱起小男孩,看着两个大人走远了。小男孩说自己随父母到*车站乘车,但跟丢了。肖凌峰觉得自己不能坐视不管,便先让同学回学校帮他请假。他抱着小男孩去了*车站派出所,一番周折后,小男孩与父母团聚了。看着一家人抱在一起,肖凌峰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与温暖。

上月底,见一小孩在街头乞讨,几次接触,小男孩从未开过口。当肖凌峰第三次遇到他时,小男孩偷偷塞来一个烟盒纸,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一个电话号码。经过联系,果真是孩子父亲的电话。“一般被拐孩子家长是不会轻易换掉电话的,为的就是孩子能有朝一日联系上他们。”肖凌峰说。

大概是送孩子回家时,肖凌峰的身份证不小心掉进了行李中,那位家长根据身份证上的地址,把身份证和感谢信寄回了阳曲县老家,父母也因此得知他干的事情。“父母没有反对,反而鼓励我继续做。如今,我已大学毕业,之前与我一道做这件事的同学也都回到他们的城市,但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帮助那些‘迷路’的孩子回家。”

敬老先锋张磊:公益路上有我绵薄之力

大学期间,很多大学生在专注于自己学业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在公益路上奉献着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山西财经大学大三学生张磊,对大学生的公益之路有着特殊的情感。2012年,财大青年志愿者服务大队创立,张磊是其中一员。一有时间,他就穿梭忙碌在献血屋、敬老院、孤儿院、环保公益活动现场等地方。

“每个月我们都会去敬老院,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洗床单、搀扶他们散步、聊天或者表演一些文艺节目。这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也能展现我们大学生的青春能量和价值。”张磊说。

11月8日,20名志愿者满怀爱心,走入省城小店区刘家堡敬老院。志愿者们在劳动完毕后,还专门为那里的老年朋友带去了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激情澎湃的诗朗诵、传统曲艺相声、古典民族舞蹈、脍炙人口的通俗歌曲《常回家看看》。一个个“走心”的节目引得现场老年人也兴致勃发,现场气氛和谐欢乐,整个敬老院,因志愿者们的热情而不再显得孤寂。

“我们想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通过学生志愿者的实际践行,向社会倡导关心关爱老年人的理念。长期以来,我们以心理关怀为主,与太原市刘家堡敬老院合作,广泛开展心理慰藉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大学生与老年人手牵手帮扶。给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增添色彩,不再孤单。”张磊说,公益之路很长,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加入,传递正能量。

专访《大学问》制片人王阳:做小节目造大能量

从浪漫美好的象牙塔到竞争激烈的社会,很多大学生往往因所学知识与工作实践的脱节,总是显得措手不及。《大学问》制片人王阳以此为切入点,希望通过一档电视节目,充盈大学生生活,帮助大学生就业,给他们以正能量。11月15日,记者专访了王阳。

“我们的节目就是在这里聊出来的。”榆次街头一家咖啡馆内,温暖的灯光下,90后小伙王阳,一双小眼睛,一副大框眼镜,满脑子迸发着节目的创意和构想。他是太原电视台城市资讯频道《大学问》栏目的制片人,他说在轻松的咖啡馆里和同事头脑风暴,能激发出更多的创意。

《大学问》是以省高校新区近二十万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电视节目,内容涉及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创业就业,文化创意等。“这个节目可以这样理解,既是‘大学·问’的生活话题节目,也是‘大·学问’的学术交流节目。”王阳试图为从高中进入大学,和将从大学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描绘出一个生活与就业的详细地图。

**期节目是开学季,主持人随机问了几位新生,提出入学面临的一些问题。“我们的‘问’,既是我们节目设置的提问,也是大学生将要面对的问题。”王阳说,大学生在看到节目后,由人及己,思考自己的大学生活如何规划,这就起到了媒体的引导作用。

专业搞得再好,获得奖励再多的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仍然要从点滴做起,一步步职业化。作为过来人,王阳看到了在校大学生对创业和就业的迷茫。他说:“我们做过采访,多数大学生对于创业的概念很模糊。准备创业的人也仅仅只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如何付诸实践。”王阳认为,当今社会需要创业人才,也鼓励创业。与《大学问》节目同时启动的还有“山西高校青年科技创意信息服务平台”和“鸽子窝”创业项目,将给大学生搭建一个实现创业就业的桥梁。

从筹备节目到正式播出,已有一年时间。这期间,王阳从策划到文案,从摄像到剪辑,从校园合作到商业赞助,无不参与。为了更好的节目效果,他与团队同事一起奋战到深夜,跑遍各大高校,成了那里的老熟人。一身充满正能量的王阳,期待《大学问》营造更大的能量,助力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绚烂,创业就业更加精彩。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