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太原海关获悉,今年一季度,山西省进出口总值240.3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31.3%。其中:出口135.8亿元,增长42.7%,进口104.5亿元,增长19%,贸易顺差31.3亿元,扩大3.2倍。3月份,山西省进出口69.7亿元,增长19.9%。其中:出口36.5亿元,增长29.3%,进口33.2亿元,增长11%。
一季度,山西省进出口增速在全国排名第3位,进出口总值排名第23位。在中部6省中进出口总值和增速的排名分别为第6位和第2位。主要特点:
一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环比下降。当前,我国外贸发展面临一些困难,一季度全国进出口下降6%,而同期山西省外贸进出口增速较高,主要原因是全省主要进出口商品去年同期处在更新换代时期,从而导致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剔除这个因素,则山西一季度进出口下降4.9%,其中出口增长8.3%,进口下降16.2%。另一方面,与去年4季度相比较,全省一季度进出口环比下降23.1%,其中出口下降31.1%,进口下降9.3%,月度进出口值有逐月走低趋势。
加工贸易大幅增长,一般贸易持续下滑。受富士康加工贸易手机出口大幅增长影响,一季度,山西省加工贸易进出口139.5亿元,增长1.1倍,其中出口84.3亿元,增长82.9%,进口55.1亿元,增长1.8倍。同期,一般贸易进出口98.9亿元,下降6.8%,其中出口50.1亿元,增长5.8%,进口48.8亿元,下降17%。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1.3亿元,增长1.3%。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进出口0.6亿元,下降94.3%。加工贸易进出口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8%(全国31.4%),较去年同期的35.7%提高了22.3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占进出口值的比重在全国各省市居前,仅次于河南省(69.3%)和陕西省(68.8%)。同期,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8.1%下降到41.2%(全国55.3%)。加工贸易主要出口商品是手机和钢材。
对欧盟、美国、东盟增长,对澳大利亚、金砖国家下滑。一季度,山西省主要进出口国家和地区中,除对澳大利亚和金砖国家出现下滑外,对欧盟、美国、东盟、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此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78.1亿元,增长20.3%;对非洲进出口10.7亿元,增长3.6%;对中国台湾和香港以及智利等国家和地区进出口也实现较快增长。
阳泉、太原等5市进出口实现增长。一季度,阳泉、太原、晋城、朔州和忻州进出口实现增长,分别增长98.3%、58.4%、51.7%、27.2%和21%,其余地市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太原市和运城市分别进出口174.1亿元和21.8亿元,二者合计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81.5%。
外商投资企业持续高速增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降幅扩大。一季度,山西省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27.7亿元,增长1.5倍,其中:出口69.8亿元,增长1.1倍,进口57.9亿元,增长2.4倍。国有企业进出口65.2亿元,下降5.9%,其中:出口38.9亿元,增长9.5%,进口26.3亿元,下降22.2%。同期,民营企业进出口47.4亿元,下降24.6%,其中:出口27.1亿元,增长4%,进口20.3亿元,下降44.8%。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出口降幅较1-2月有所扩大。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出口分别占全省外贸总值的53.2%、27.1%和19.7%。
手机、钢材等商品出口增长较快。一季度,手机出口416万台、59.3亿元,分别增长1.2倍和1.5倍;钢材出口35.6万吨、30.6亿元,分别增长11.6%和11.9%,其中不锈钢出口17.4万吨,货值22亿元,分别增长26.6%和17.3%。手机和钢材出口占全省出口总值的59.8%。同期,铁道和电车道机车等车辆的零件、肥料等产品的出口也有较快增长。大类商品中,机电产品和高***产品出口分别增长96.6%和1.3倍。值得注意的是,手机出口已经连续5个月环比下降,出口数量由去年10月份的291万台下降到3月份的107万台,钢材出口的累计增幅也成逐渐收窄走势。
机电产品、铁合金和铜矿砂进口大幅增长,铁矿砂进口持续下滑。一季度,山西省机电产品进口52.2亿元,增长1倍,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进口40.3亿元,增长3.4倍,同时机械设备进口7.1亿元,下降42.6%。矿产品进口32.9亿元,下降18.3%,其中铜矿砂、锰矿砂、铬矿砂进口均有不同程度增长,而铁矿砂降幅不断扩大。山西省进口商品的半数为机电产品,其中,仅富士康(山西各公司)进口机电产品就达41.9亿元,占机电产品进口总值的80.4%。同时,铁矿砂进口占全省进口总值的比例下滑到11.2%,去年和前年同期的这一比例分别为28.6%和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