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成立前夕孙中山与宋教仁之间的分歧

2017-04-26来源 : 互联网

1911年12月26日晚间,在上海的同盟会一应重要头目,会聚于孙文的寓所,商讨组织临时**问题。怪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可以由同盟会内部关起门来讨论很简单,因为此时各省军**派出来(注意,不是选出来)的代表,基本上清一色都是同盟会员。既然如此,组织临时**一定程度上也就成了同盟会的“家务事”。

至于立宪派之所以把大权“拱手相让”,一方面是立宪派大佬张謇等人并不看好这个即将成立的“临时**”,另一方面则是当时大多数人都未能免俗的一个心理——革命吗,自然由革命党牵头。倒是革命党的另一位大佬章太炎,对此等门户之见很是不满,他此前致信黄兴,说“革命军兴,革命党消”,又谓“**为公,乃克有济……以革命党人召集革命党人,是欲以一党组织**,若守此见,人心解体矣”。

然而,黄兴等人并没有接受章太炎的意见。不过,尽管同盟会的大佬们关起门来“念经”,还是出乎意料地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并且影响深远这一分歧主要产生于孙文与宋教仁之间。对于孙文提出的临时***脑不称大元帅,而直接选举大总统,大家都无异议,而且大家一致同意推举孙文任*届(临时)大总统。但是,接下来,关于**的组织方案,同盟会的几位大佬之间,就持有着**对立的看法。

宋教仁主张采取内阁制,并当场陈述了总统制可能出现的多种弊端。他还指出,实行内阁制,“则总统**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宋教仁所谓“野心者”虽未指名道姓,实暗指袁世凯,他深知当时形势,南北统一后的***脑,恐怕“非袁莫属”,着眼长远,以内阁制为宜。孙文则主张采取总统制,不设总理。他说:“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当**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

吾人不能对于唯一置信推举之人,而复设防制之之法度。余亦不肯徇诸人之意见,自居于神圣赘疣,以误革命之大计。”会议上为此争论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定论。公平地说,总统制与内阁制确实各有长短,不可一概而论,而应该应时应地制宜,但却不能“应人制宜”,所以,孙文的理由是很成问题的。遗憾地是,革命党的多数骨干,此时并未能如宋教仁般具有远见,在孙文的坚持下,尽皆赞同总统制。后来,眼见袁世凯要上台,又企图改为内阁制,*鼠两端,信用大失。

宋教仁心目中的*任内阁总理人选黄兴,也不愿和孙文唱反调,反而力劝宋教仁取消提议。宋教仁不得已,只好保留意见,暂时搁置这一分歧。三天后,也就是12月29日上午,17省代表会议于南京召开,正式选举中华**临时大总统。选举前,浙江代表、大会主席汤尔和致词,他说这次选举是“中国4000年来历史别开生面”。确实,靠投票的方式选出***脑,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标签: 孙中山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