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出自哪个典故

2017-04-28来源 : 互联网

在*近的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有一次,高玉良书记在跟吴老师聊天的时候,说了一句:“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吴老师问他这句话出自哪里?高玉良说不记得了。很多人会将这句话中的“我”比喻成高玉良,而“伯仁”就是候亮平。这个比喻是否恰当,我们姑且放在一边。接下来我们来聊下这句话是出自哪个典故。

*先,这句话出自《资*通鉴》中的晋纪。也就是发生在晋朝。晋朝有一位大臣叫王导,在当时是一个名门望族,很有地位,尤其他还有一个堂兄叫王敦,是常年在外领兵打仗的大将军,他们两兄弟联合起来,可谓大权在握。但此时并没有谋反之心。直到晋元帝司马睿坐稳江山后,总感觉他们兄弟俩权利太大,威胁到自己,所以就开始筹划削弱他们的势力。没过多久,两兄弟就知道怎么回事了。王敦仗着自己手上有军队,受不了这种欺负,立马起兵,攻打城中。

此时,我们的主人公出现了,那就是周顗,字伯仁,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爷爷和老爸都是晋朝的高官。周伯仁是晋元帝身边的红人,官**位,为人也是刚正不阿。幸运的是,周伯仁是王导的好朋友。这天周伯仁被晋元帝宣到宫中议事,周伯仁经过宫门时,就当没看见王导一样,也没搭理他,只顾自己进宫去了。而王导呢,以为找到救星了,一个劲的说“伯仁,救救我“。当看到伯仁这般神情时,一下失望透顶。

其实这伯仁表面看似不理王导,但是到了晋元帝面前,却不断为王导求情,凭借自己的才能和三寸不烂之舌,终于让晋元帝同意不追究王导的责任。伯仁返回的时候,路过宫门,竟然对王导说了一句:”今年要杀尽叛军,换个大点的金印佩戴下“。说完扬长而去,只让身后的王导绝望透顶,所以从此王导对伯仁就充满怨恨,友谊就此破裂。而周伯仁回家后,担心晋元帝会受到奸臣的谗言而改变主意,所以立即书写言辞恳切的奏章,连夜上书替王导辩护。

没过多久,这王敦率**队打入城中,夺取了胜利,而且自封丞相,权势更大了。有一次在朝中议政的时候,对于周伯仁这位重臣,王敦打算重用,在征求他弟弟王导的意见时,王导至始至终一言不发,王敦就觉得既然周伯仁不能为他所用,所以直接下令将周伯仁处死。可惜了一代忠臣,就这样死了太不值了。

后来,王导在整理宫廷档案的时候,发现一些周伯仁为自己求情的奏章资料,看过之后,才知道自己误会了伯仁,当场痛哭流涕,说出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不过很多人也不明白,这伯仁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当时直接说明就行了,也不至于搭上性命。

标签: 人民的名义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