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东北地区检验检疫部门一体化系统正式切换*日。上午10时,吉林某企业网上向吉林检验检疫局申报进口货物检验检疫,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检验检疫局的指挥中心同步显示:已收到该货物报检信息,1分钟后现场操作人员回复该《入境货物通关单》签发完毕,电子数据已传送大连海关。
同一时间,大连海关显示接到设在交通电子口岸大连分中心传输的数据:已收到通关单电子数据,正在进行核查。10秒后回复:核查通过,准予该批货物口岸集装箱检疫处理完毕后,可以在大连大窑湾口岸进行闸口放行。1分钟后,在指挥中心的电子屏幕上,记者看到港区的闸口栏杆迅速抬起,装载货物的集装箱车快速驶出闸口,运往吉林省……东北地区**批货物通检通关测试成功。自此,检验检疫部门服务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的“*后一公里”,在东北区域**打通。
2011年,东北四省区检验检疫局共同签署了《东北及内蒙古地区检验检疫合作协议》,成为全国*个检验检疫合作区。5年间,四局共同建立了“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机制,深入推进四省区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模式改革。经多次研究,四局统一规划,**《东北及内蒙古地区检验检疫局落实“三互”推进区域一体化工作方案》,建立协调机制,将口岸功能延伸到内地,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统筹推进区域内一体化工作,搭建集“信用管理、执法监管、风险防控、统一申报、转入转出、工作联系单、集装箱流向管理、进境大宗农产品联合监管、食品原料基地互认”等为主要内容的区域一体化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了进出口企业可“一地备案、全域报检”;在属地化监管的基础上,各机构互认检验检测结果,货物“一地施检、全域认可”;检验检疫机构根据企业需要可直接向区域内任一报关地海关发送通关单电子数据,通关单“一地签放、全域通关”。
据介绍,此项工作涉及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四省检验检疫部门的68个口岸分支局和大连、沈阳、呼和浩特、满洲里、长春和哈尔滨6个**海关及其所属机构。此举即惠及区域内近5万余进出口企业,也可节约近三成的通检成本,为企业**解决了以往在属地和港口之间奔波带来的不便。据初步估算,实施一体化模式作业,平均每单跨省区进出口货物至少节省1天通关时间和千元左右的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