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事却从未出事,他凭什么?

2017-11-02来源 : 互联网

有人评价他是中国电视*擘,论能力,论抱负,论韬略,绝不逊于默多克和邵逸夫。有人说是他打造了**电视台的一个**时代,让央视从曾经的“弱者”,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媒体”。有人怀念他执掌央视8年的岁月,那是央视改革力度*大、成就也极显著的时期,他属于这个时代。他是《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和《实话实说》等栏目的改革者或**者,尽管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名字:杨伟光。而就在今天,为了纪念这位故人,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了“杨伟光传媒研究”基金,且为新书《杨伟光口述:我在央视当台长》举行了*发仪式。

杨伟光如何从一个曾穷到连鞋子都穿不起的农村娃,一步步走进央视,又执掌八年?他如何推动央视的改革?如今,央视屡屡出现让人惊讶的“广告标王”,而当时可以说是离经叛道的事情,杨伟光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的?白岩松为何又说“我和在座的很多主持人都是杨台的作品”?杨伟光究竟展现出了哪些管理能力与经营理念?从寒门、家门到校门、央视门杨伟光有“四门”。在中国,从家门到校门、由校门直接到机关门,这是很常见的一种就业模式。杨伟光经历了这三门,他还有一门:寒门。杨伟光是真正意义上的“寒门子弟”——出生于广东梅县的贫苦农家。他一岁时,父亲去南洋谋生,后来病故在异国他乡。**是母亲一个人,把他和姐弟抚养长大,并省吃俭用供他读书。

因为贫穷,杨伟光14岁以前没有穿过一双鞋;1948年小学毕业后,曾辍学回家种地,直到1949年冬,梅县解放,他才重新回到学校;初中、高中都是依靠**发放的助学金;195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只带了一个小书包和几件旧衣服,学校为他购置了棉衣棉被,他才得以过冬;在北京求学四年,没有回过一次老家,直到大学毕业,思儿心切的母亲卖了一头猪,把*寄给他,他才得以回家与母亲团聚。

毕业后,杨伟光到了**人民广播电台。他从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到骨干记者,再到副台长,如鱼得水。1985年7月16日,杨伟光收到一纸任命:调任到**电视台担任副台长。他已经对广播领域驾轻就熟,而在电视领域,自己是个“新人”,他很忐忑台里的“老人”是否抵触这个空降的副台长?他如何开展新业务?尽管有些不情愿,杨伟光还是接受了工作调动,而这竟然也隐藏着足以改变他一生命运的重大机遇。那一年,杨伟光49岁。

执掌央视8年,那是让人怀念的**时代在很多老央视人眼里,杨伟光担任台长之后,打破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条条框框,**了属于央视的诸多**,那是一段**时代。而在杨伟光刚进央视的20世纪80年代,电视是弱势媒体。若与广播、报纸等成熟媒体相抗衡,只有改革这条路。杨伟光推动开播了至今深受欢迎的《焦点时刻》、《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他打破了僵化的体制,进行大胆的人事变革,设立了台聘、部聘、节目和栏目临时聘用制度;开创了央视广告时代;他花8亿人民币购买大量直播的电视器材、采访设备等;还拍板推动拍摄了系列《三国演义》等大型电视剧和《毛泽东》、《邓小平》政治文献片等。

1.新闻联播:“6分钟头条”成标志性事件现在的《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高、影响力*大的电视新闻栏目,但杨伟光刚到央视时,缺乏新闻意识却是《新闻联播》存在的严重问题。于是,他举起了改革的大刀,要求把《新闻联播》要闻汇总,做到新、短、快、广。他规定新闻部的记者采回素材后,把节目做好才能回家,晚上播出,增强时效性;信息量也由过去的十几条新闻增加到三十几条,形式、互动也更加多样。

杨伟光的改革事例,*常被提及也*让人振奋的一次是1986年1月29日,把美国挑战者号升空爆炸的新闻放在头条。这是一个世界性的新闻,但当时的规矩是:国内新闻在前,国际新闻在后。杨伟光*终毅然决定,把挑战者号安排在头条,而且安排6分钟的时间。新闻播出,好评如潮,知识界、新闻界都在褒奖这一重大改变,成为央视新闻改革的典型例子。多年以后,回忆这段往事,杨伟光说,“直到节目播放之前,他还在担心效果和反响”。

标签: 杨伟光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